中国援助非洲的金字招牌——坦赞铁路,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,如今正在年年亏损……
坦赞铁路,连接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(原该国首都,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在此经营着非洲第三大港口)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条国际铁路线,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运输通道。
赞比亚是个内陆国,国内矿产资源丰富,尤其是铜矿资源,占世界总储量的25%。由于没有出海口,而离其最近的出海口也因政治原因不怎么通畅,因此坦赞铁路是个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坦赞铁路由中国援建,于1970年施工,1975年正式全线贯通,全长1860公里,期间架设了320座桥梁(要知道这条铁路穿过著名的东非裂谷),开凿了22座隧道,使用的建筑材料达100万吨,历时6年,5.6万名建设者参与了施工,其中66名铁路工人为此付出了生命。如此大的工程,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国内也没有多少可以与之匹敌的。
铁路的开建增进了中国与坦赞两国的友谊,也赢得了非洲各国的信任,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。
1971年,联合国通过了2578号决议,共和国取代民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,这其中非洲各国贡献了大多数选票。
不仅如此,这条铁路的建成,改变着沿岸居民的生活方式,铁路沿岸出现了不少新兴的城镇,拉动了赞比亚南方1/3地区经济的发展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进口国,铜的海外依赖度高达64%,而赞比亚作为世界上四大产铜国之一,正好能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。这条铁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然而,这条设计年运输能力200万吨的铁路线,自它建成以来就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一标准(最高水平也不过是1977年的127万吨)。2008年这里的年运量不过37万吨,亏损已经很严重。2009年,铁路全线事故达348起,几乎平均每天一次。以前铁路的运行速度为时速80公里,现在不升反降,到了70公里。原来这里有14台干线机车,而今仅剩9台能用,每周仅能开一列。桥梁30%的枕木失效,70%的护栏待修。铁路指挥调度系统失效,只能靠手机通信解决问题……
糟糕现状的背后,是令人无语的管理制度与低素质的职工。
八九十年代,中国的铁路专家组组长的月工资不过150美元,而坦赞两国的铁路局长工资都达数千美元。这条线路上有2800多名职工,但人浮于事,其中大量劳工闲置。火车司机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就匆匆上岗,素质低下。
自从中国运营团队离开后,这里的状况明显变得更加糟糕,运量的不足导致铁路年年亏损,工人工资长期拖欠。
一些坦赞铁路职工希望中国人能够回来为此带来改变,但不少人同时表示不会接受中国式“绩效考核工资”,除非无论做得多差都不会低于现有工资水平,并依法递增。他们不愿接受加班,更不接受“强迫工作”,认为“工资涨幅和效益挂钩”是不人道的。还有部分员工受国际上不明谣言影响,对中国没有一点儿好感。
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仍处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行列,这些落后的地区缺少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。